立足三十年辉煌新起点 谱写又好又快发展新篇章
在四川省贸促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四川省贸促会会长 李钢
2009年9月17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1979年9月17日,也就是30年前的今天,四川省贸促会正式批准成立。从此,省贸促会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贸促会的正确领导下,逐步建立健全了四川与国际间经贸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开始了促进四川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四川外经贸发展的历程。今天,我们欢聚一堂,纪念四川省贸促会成立三十周年,就是要进一步认识贸促会在四川改革开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总结三十年辉煌历程和宝贵经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力推进四川贸促事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此,我谨代表四川省贸促会、四川国际商会,向莅临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四川贸促工作的省级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向为四川省贸促会发展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无私奉献的贸促会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敬意!向长期奋斗在四川贸促战线的同志们表示亲切慰问!
一、30年辉煌铸就四川贸促事业大发展
1979年省贸促会成立之初,与四川省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四川长江企业公司合署办公,由四川省进出口管理委员会代管。随着四川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四川省贸促会日益发展壮大:1983年机构单设并核定机构编制。1987年省政府明确为对内是省政府直属局级单位,对外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民间经济贸易组织,同时批准实行会员制。1988年同时使用中国国际商会四川商会牌子。1993年省委批准设立党组。1996年机构改革明确内设机构,参照公务员管理。2005年四川国际商会正式注册,省贸促会作为主管单位指导其开展工作。2007年四川世界贸易中心会登记成立,省贸促会作为业务主管单位指导其开展工作。
四川省贸促会走过的30年,是起步、发展和壮大的30年,是开拓进取、辛勤耕耘的30年,更是参与四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30年。
一是充分发挥民间外交优势,对外交往取得丰硕成果。30年来,我们坚持“大开放促大开发、大开发促大发展”,广泛开展同世界各国和港澳台地区经贸界的交往联络,有效促进了世界了解四川、四川走向世界。
1979年到1990年间,我们先后同香港贸发局、新加坡贸发局(企业局)、韩国贸易振兴公社、日本国际贸易促进会、法国法中委员会、瑞典中国贸易委员会、美国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香港总商会、英国英中贸易协会等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随后,特别加强了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经贸组织的联络,重点深化了与欧美地区国家经济组织的联系交流。近年来又与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英国贸工部、加拿大总商会、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印度工商联合会、巴基斯坦贸发署、斯里兰卡锡兰商会等签定了合作备忘录或合作协议。先后促成香港贸发局、新加坡贸发局、日中经济协会、意大利贸易协会、英中贸易协会、欧盟中国商会和法国四川交流协会、捷克贸易促进局、澳门投资贸易促进局在成都设立了代表处。目前,我们已与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协会、经贸组织建立了友好关系,与其中的30多个国家的对口经贸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
自1980年7月邀请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代表团来川访问以来,我们每年邀请接待来川访问的国外代表团都在10个以上,截至目前,邀请接待来访的国外代表团已达939个。其中,前法国总统希拉克代表团、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代表团、以色列副总理埃利亚胡·以赛代表团、日本众议院议长贸促会会长河野洋平访华团、英中贸易协会代表团、大韩工商会所代表团、巴西帕拉州政府代表团等,都产生了积极的政治影响和良好的经贸效应。
我们先后组织了四川2500多家次会员单位和企业的350多个代表团到北美、南美、东欧、西欧、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活动或交流访问。特别是2005年以来,我会积极组织企业家代表团跟随国家领导人出访,参加高端涉外经贸活动,形成了对外开放和对外经贸交流新的亮点。我们先后组织四川企业代表团跟随胡锦涛总书记访问了加拿大、印度、越南、哥斯达黎加,跟随温家宝总理访问了印度、韩国,参加配合出访的双边企业洽谈,在重大场合宣传和展示了四川形象,开阔了企业家的视野,成功谈成了合作项目,促成了四川企业快速走向世界。
二是广泛开拓对外交往渠道,对外经贸交流合作得到全面推进。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中国贸促会赋予的职能,我们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促进了我省对外经贸交流合作。30年来,在国境外参与、举办专题经贸活动95场,参加活动的企业达2248家次。在国内举办、参加经贸活动310场,参与人数35000人次。
以展促经,通过参展办展促进经济贸易,是贸促会长期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主要工作方式。我们积极举办和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展览,搭建平台,寻求商机,大力促进对外贸易。在国境外参与、举办展览150个,展位数750个。在国内举办展览100场次,展位数12万个,国境外客商展位27000个,国境外客商5万人。其中,1981年组织我省企业参加的“法国巴黎博览会”,1984年在美国西雅图举办的“四川出口消费品展销会”,1984年在省展览馆举办的“日本食品加工机械展览会”等展销活动,为改革开放初期四川企业和商品走向世界起到了较好推动作用。在组展过程中,我们尤其注重出国展的质量和水平,积极为企业争取免费出展展位,千方百计降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成本和风险,力推有影响、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到国外参与市场竞争。我们连续5年组织水井坊、剑南春、郎酒、白家粉丝等知名品牌参加韩国国际食品展,促成水井坊、剑南春率先在韩国首尔多家五星级饭店上柜,其他几个品牌也相继进入韩国市场。
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参与和举办国内外各种论坛、洽谈会、研讨会、投资说明会、项目推介会、“一对一”企业配对会等专项经贸活动,促成我省企业达成了许多合作项目,签订了大批贸易合同。其中,在国(境)外组织参与和举办专项经贸活动95场次,参加企业2248家次;国内310场次,参与人数35000人次。分别与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巴西等国家商会和欧盟有关机构共同组织双边企业专题活动,巩固和深化了与欧美地区的经贸交流。分别与日本、韩国、印度、越南、柬埔寨以及南亚等国家商会和企业举办专题活动,扩大了我省与亚洲相邻国家的经济贸易。比如,促成新西兰公司在成都投资建厂,促成韩国先进企业在成都温江投资3200万人民币建立食品加工厂,促成东方电气集团在越南投资5亿美元建海防电站项目,落实川威集团在越南出口钢材,落实中钢公司等企业在缅甸销售烧碱化工产品等等,都是我们参与和举办专项经贸活动取得的实际成果。
我们还根据国内外企业需求,利用贸促系统渠道,为企业寻求和安排商业配对,牵线达成合作项目。先后共为300多个企业牵线达成了贸易合作,为部分企业产品设立了出口产品展示厅,帮助企业打开了国际市场和销路。2003年在获悉泰国铁路急需改造和技术更新后,我们积极牵线并协助四川中亚公司与泰国菲尼克斯公司、泰国国家铁路局进行多轮谈判,实现了四川对泰国铁路物资出口贸易的新突破,首期就签订了1300多万美元的内燃机销售合同及其他合作项目。
三是积极引领企业寻求商机,进一步开拓了国际市场。2002年,省委、省政府把东南亚、南亚国家确定为我省重点目标国际经贸市场,并将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会。面对省委、省政府的高度信任和重托,我们主动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全面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工作规划,有步骤地推动双边经贸交流,举办或参与专题经贸活动20场,组织我省700余家企业参加,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突出东南亚市场,积极推动高层互访。先后邀请了东盟副秘书长尼古拉斯·达曼、越南副总理黄忠海、泰国副总理宋吉、老挝总理波松·布帕万、菲律宾副总统骆利·德卡斯特罗等领导人出席西博会,我省领导也多次带企业访问东南亚各国,双方就加强双边经贸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我们分别在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菲律宾、缅甸等国家举办了“四川商品展示暨贸易洽谈会”,组织我省500多家企业参展参会,在西博会上连续五年举办“中国西部—东南亚经贸合作论坛”,在第八届西博会上举办 “四川—东南亚企业家大会”,有效促进了双边经贸交流合作。促进我省对该地区的年出口额由2002年的3.4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2.72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例由2002年的12.76%上升到2008年的17.3%。
我们积极开拓南亚市场,组织双边工商企业和商协会互访,与印度工商联合会、斯里兰卡商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接待了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斯里兰卡总理维克拉马纳亚克访川,利用高层互访有力推动了与该地区的经贸联系。多次组织四川企业连续参加印度工业贸易展览会,3次在印度加尔各答举办四川商品展,39家四川企业与印度企业建立了经贸关系并达成合作意向。
四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成功创办并牵头承办了九届西博会。2000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在中国贸促会的倡议和大力支持下,创办了“中国沿海企业产品博览会暨投资洽谈会”(即第一届西博会),并取得圆满成功。至2008年,已连续成功牵头承办9届,且一届比一届更具规模、更具影响、更具实效。多国元首、总理、副总理、部长级高官及国际经贸组织重要人士共300多人次,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吴仪、曾培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仪·艾买提、许嘉璐、陈昌智,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黄孟复、白立忱、李蒙、张怀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20余人次出席西博会。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国内31个省(区市)和重点城市都组团参加了西博会。累计展览面积44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6542家。举办重要论坛、专题会议等各类经贸活动350多场次。签定投资合同2288个,贸易合同金额4668.66亿元。目前,西博会已成为四川乃至中国西部实施充分开放合作的重要外交、投资、贸易平台,在“影响四川·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系列评选活动”中,入选“30年影响四川十大标志性事件”。
五是践行贸促宗旨,高效开展了多种服务。30年来,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突出服务重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培训、咨询、出证认证、法律等多种服务。共接受企业咨询、查询5000多次,提供各类涉外经贸信息数万条,开展国内外市场调查、资信调查200多次。连续编辑出版《国际经贸》20年。“四川国际经贸促进网”累计浏览超过30万次。举办各类培训300多场次,企业累计受训12000多人次。签发原产地证书、单据认证、国际商事证明书、代办使馆认证、ATA单证册20余万份。积极为企业提供国际经贸法律咨询,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帮助企业起草、修改国际经贸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为企业办理涉外调解案件及代理仲裁与诉讼案件。
六是集中贸促系统力量,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全省各级贸促会迅速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我会及时了解市(州)贸促会受灾情况,广泛筹集救灾资金物资即时送达灾区。积极协助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援建青川县马鹿乡菜溪村小学。加强全国贸促系统对口支援联络工作,积极筹备中国贸促会在成都主办的“全国贸促系统对口支援工作会”、“四川灾后重建项目国际合作洽谈会”和“中国贸促会支援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合作项目洽谈会”。促成广东省贸促会与汶川县贸促会、湖南省贸促会与理县贸促会、安徽省贸促会与松潘县贸促会、北京市贸促会与德阳市贸促会、湖北省贸促会与雅安市贸促会、山东省贸促会与绵阳市贸促会、浙江省贸促会、宁波市贸促会与广元市贸促会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提供资金物资支持,开展项目对接,加快了灾区贸促会的恢复和发展。
七是加快发展市(州)贸促网络,全省贸促会系统得到有效加强。多年来,我们坚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积极安排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活动,选派干部到中国贸促会和基层挂职锻炼。把党风廉政建设、行政效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责任管理。加强市(州)、县贸促会建设,会领导和相关部室每年都拟制工作计划,专门到市(州)、县指导贸促工作,开展贸促业务培训,争取地方党政支持,协调解决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问题。目前,我省21个市(州)已全部设立了贸促会,省级部门建立了3个行业贸促机构,20个县建立了县级贸促会。市(州)贸促会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大力拓展贸促业务,为本地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国际经贸合作领域。近几年来,有16个市(州)贸促会在发展会展、友好地区建立、地区合作、“校地合作”、招商引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30年发展积累贸促会宝贵实践经验
实践孕育真知,历史昭示未来。四川省贸促会走过的30年,是不断探索、开拓进取的30年。在30年的创造性实践中,我们经过艰苦探索,积累了宝贵实践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始终坚持”。
一是始终坚持“抓点带面”的工作方法。我会成立之初,虽然中国贸促会已有20多年历史。但省一级贸促会工作在全国尚无定式,开展工作没有现成路子,也无可借鉴的经验。四川贸促会全体干部职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积极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并始终坚持“抓重点、带全面”的工作方法,集中抓好组织和举办展览、促进加强经贸合作交流、法律服务、企业外贸服务等主要工作,坚持把职能重心和工作重点放在促进对外贸易、促进利用外资、促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促进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外经济技术合作上,长抓不懈,成效显著。回首历程,我们深切认识到,把好贸促会工作定位、抓好工作重点,带动全面工作是我们三十年来有效发展壮大的前提。
二是始终坚持发挥贸促会“涉外”和“半官半民”的特有优势。贸促会是一个半官半民机构,具备民间外交、以经贸促外交的职能,是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单位之一,具有对外联络渠道广、朋友多、了解国际市场信息早等诸多优势。30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涉外“和”半官半民“这两个特有优势,并把二者有机结合,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企业服务,找渠道、搭“舞台”、拓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利用“涉外”条件,做“外”字文章,着力沟通中外经贸界、企业界交流合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我会为很多企业开创了多个“第一”:第一次走出国门考察洽谈,做成第一单外贸业务,结识第一个国外合作伙伴等等。利用“半官半民”身份,我会1995年接待了以台湾国民党顾问、海峡两岸商务协调会会长张平沼先生为团长的台湾经贸代表团,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到四川访问的台湾经贸团组。1997年在成都举办了“四川丹麦农业暨畜牧业技术和投资研讨会”,在当时丹麦政府就人权问题对我国发难、官方交流受阻的情况下,我会以民间身份,促成了项目合作。实践证明,贸促会优势独特,只要充分利用,我们的工作就会富有特色、不可替代。
三是始终坚持服务至上的工作宗旨。服务是贸促会的宗旨要求和职能体现,做好服务是贸促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0年来,我们一以贯之地将服务作为立会之本,坚持服务至上,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按照政府要求主动服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工作,向企业宣传政策法规和产业政策,向世界各地的朋友和企业宣传四川优势、投资环境、合作意愿、对外开放政策,积极进行牵线搭桥和招商引资。加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向政府反馈企业的要求和呼声,指导企业发展。急企业所想,帮企业所需,积极开展对外联络、信息咨询、展览展示、出证认证、法律事务、拓展市场、牵线搭桥等,给予企业真诚服务。通过服务赢得政府肯定和企业信任,是贸促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四是始终坚持打造品牌展会。会展是贸促会的传统项目和主要业务之一,也是促进经贸发展、打造贸促会服务平台的重要载体。我会深知品牌展会的影响和重要,在省政府领导下着力打造品牌会展。2000年以来,我们在积极组织和参加国内外展会的同时,坚持打造具有贸促会特色的品牌展会。通过品牌的聚集效应和带动作用,扩大了贸促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有力地促进了贸促会的发展。特别是我们通过连续9届成功举办,把西博会办成了国际性、区域性和专业性较强,集商品展览、经贸交流、招商引资、理论研讨为一体的中国西部第一大展会。在筹办西博会的过程中,我们的干部职工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了团结合作意识和艰苦奋斗作风,在促进四川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有力地促进了贸促会自身的发展。
三、30年新起点谱写我省贸促发展新篇章
30年岁月历程,30年贸促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积极促进我省对外贸易、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开放、创新服务,树立品牌,完善系统,为促进我省对外经贸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此,全省贸促系统干部职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合作,开拓创新,走一条富有特色的四川贸促发展之路。
一是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促进我省对外贸易。继续加强与传统联络地区的合作,深度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进一步加强与欧美国家、韩国、日本经贸界的传统交流合作。在此基础上,加快开拓新兴国际市场,把“畅通西向”作为战略重点,把开拓中亚市场作为发展目标,加强与中亚5国商协会的交流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促进四川企业和产品快速、大批进入中亚。注重非洲市场的开发,非洲国家经济欠发达,是我省企业和产品的适宜目标市场之一,我们要积极组织企业和产品到非洲国家洽谈合作、开展贸易。同时积极引领中小企业开拓目标国际市场。
二是要打造品牌,进一步创新服务。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立足让政府放心,让企业满意,全方位打造一批贸促会优质服务品牌。要根据四川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重点发展行业,力争创办2-3个体现四川特色产业的专业品牌展会。要多渠道促进对外交流,有目的地选择和培养重点地区的主流商协会进行重点联络交往,形成紧密联系,创立对外联络品牌。要贴近企业提供服务,不断扩大出证认证业务量,进一步做好法律咨询、法律培训、涉外经贸纠纷调解、仲裁宣传等方面的服务,打造法律服务品牌。要注重涉外培训实效,加强同国内外相关培训机构合作,选择企业需求急迫、外向型发展需要的培训项目,力争培育出1-2个具有贸促会服务特点的涉外培训项目品牌。
三是要加强系统建设,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要完善全省贸促系统职能,通过省贸促会业务的链接和延伸,带动市(州)、县贸促会有效开展贸促业务。要加强机关队伍、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和行政效能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业务能力过硬的贸促会干部队伍。要深入开展灾后重建服务,以全国贸促系统对口支援灾后重建机制为依托,帮助受灾地区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帮助受灾企业引进贸易合作伙伴、引进技术合作伙伴,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
各位领导,同志们,
30年辉煌成就已成为历史,新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未来光明而美好。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国贸促会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围绕“两个加快”,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创新服务,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四川贸促事业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