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营商环境报告 > 营商环境报告

信息服务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机关本部)咨询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蜀兴西街36号四川国际商会大厦1004室
电话:028-68909184
028-68909185
(政务中心)咨询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草市街2号5楼四川省政务服务大厅四川省贸促会窗口
电话:028-67831630
QQ群:446790204
                  458444860
                  904399187
邮箱: SCHFLB@126.com

印度营商环境信息2022年11月

来源:四川省贸促会驻印度代表处 发布时间:2022-12-30

免责说明:本期报告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不保证所含的信息和建议不发生改变。我们力求《印度营商环境信息》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建议使用本期报告的单位在执行具体的经贸活动时再作专业咨询。

第一章:中印经贸

截至9月,2022年中印双边贸易额已超千亿美元,印对华贸易逆差达756.9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据中国海关总署(GAC)数据,截至9月,中印2022年双边贸易额已超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其中,印自华进口额已飙升至896.6美元,同比增长31%,对华出口139.7亿美元,同比下降36.4%。印对中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规模达756.9亿美元。尽管莫迪政府致力于降低对华依赖,但2022年中印贸易量上升凸显出印在机械和中间产品(如活性药物成分API)方面对自华进口需求持续扩大。印商工部官员表示,尽管印对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但在自华进口产品中,中间产品占三分之一以上,资本货物另占19.3%。其中,电信和电力等部门需求高增长是驱动自华进口增长的主力因素之一。该官员还指出“印对华依赖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国内生产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中国是全球制造中心,受益于规模经济和政府补贴,其产品具有价格竞争力。”他同时强调,随着时间推移,不同行业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将有助于减少进口依赖。

(来源:《印度教徒报》)

第二章:宏观战略

1.印度2027年有望成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而印股市2032年有望跻身全球第三地位,市值达11万亿美元

过去20年,中国在经济上的空前成功改变投资者对于全球经济的看法。未来十年,尽管中美两国对全球投资者仍然重要,但印度经济正在快速崛起,有望在全球投资市场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27年,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未来十年,印GDP将从目前的3.4万亿美元增长一倍多,达到8.5万亿美元。印每年的GDP增量或将超过4000亿美元,规模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到2032年,印股市值有望从3.4万亿美元升至1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股市。这些预测的基础在于印度面临较多有利的国内外因素。在国内方面,印国内最重要的变化是政策方针从再分配转向促进投资和创造就业。在国际方面,最于印度有利的变化则是世界各国开始视印为实现供应链多样化的首选国家。这些因素将促使印度快速增长的劳动力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事实上,印度在服务出口方面已占据极高的全球市场份额,而且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企业普遍更加适应远程办公,这进一步加强印度的领先优势。当前印度正向东亚模式靠拢——吸引外资、促进出口、提高储蓄、扩大投资。据摩根士丹利估计,未来十年印度实际GDP平均增速有望达到6.5%,而中国平均增速可能只有3.6%。参考全球增长乏力的背景,印确实有机会引起跨国公司和全球投资者的注意。

(来源:金融时报

2.印需改革经济增长模式与意识形态,为经济弱势阶层创造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以更好促进社会公平

当前,印度的经济意识形态颇为扭曲,因此需要改革金融机构和经济意识形态,以更好支持经济弱势阶层。大多数印度人没有机会获得体面的工作和社会保障,也很难获得良好教育和医疗保健。除非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变化,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并提供社会保障,否则政府和司法系统将很难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虽然全球经济不平等现象正在加剧,但印度却正在沦为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印是全球劳动年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同时也是就业弹性最低的国家之一,也就是说每一单位的GDP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数量最低。印度政府在满足资本“经商便利”和公民“谋生便利”时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同时,印一方面存在由来已久的社会歧视,即种姓制度,另一方面又存在新的经济歧视,即由最富的人群决定经济规则。为了打破歧视,促进社会公平,莫迪政府必须倾听、回应普通公民需求,而非大企业的游说。政府政策首要任务应是提高大多数人的生活便利,而非提高商业便利以吸引投资。

(来源:《印度教徒报》)

第三章:政策治理

1.莫迪政府在COP27气候峰会上呼吁逐步减少使用所有化石燃料,但该方案预计将遭到其他国家反对

印政府在埃及COP27气候峰会上呼吁各国同意逐步减少使用所有化石燃料,扩大此前提出的逐步减少使用煤炭的承诺范围。各国2021年11月在苏格兰格拉斯哥COP26上达成最终声明,首次承诺联合国气候峰会参会方将努力“逐步减少煤电”。此次有消息人士向媒体表示,印希望将承诺范围扩大至所有化石燃料。据印煤炭协会数据,燃煤机组目前生产了印度四分之三的电力。扩大承诺范围将使目前关注焦点从煤炭转向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国和消费国。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方案恐遭上述国家反对。

(来源:《彭博社》)

2.印近期将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开展自贸谈判,2021-22财年印与海湾六国贸易额超1500亿美元

印政府官员透露,印拟于2022年12月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成员国就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谈判,以期促进印度与海湾国家间经贸联系。海湾合作委员会有六个成员国,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和巴林。此前,印已于2022年5月与阿联酋签订并且推进双边自贸协定,本次谈判拟涵盖更多海湾国家。专家表示,海湾地区拥有巨大贸易潜力,而印出口商尚未涉足这一广阔市场,因此贸易协定将有助于促进印对该地区出口。印主要自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海湾国家进口原油和天然气,向其出口珍珠、宝石、金属、仿珠宝、电机、钢铁和化学品。近年来,印与海湾国家双边贸易联系不断加强。据印商务部数据,印对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出口从2020-21财年的278亿美元增长到2021-22财年的约440亿美元,同比增幅达58%。海湾六国在印总出口中的份额已从2020-21财年的9.51%上升到2021-22财年的10.4%,在印进口中份额则从2020-21年的15.5%上升至2021-22年的18%。印与海湾六国贸易额从2020-21年的874亿美元增长至2021-22年的1547亿美元。

(来源:《铸币报》

第四章:重点行业

1.业界担心政策前后矛盾和政府干预企业选址,已成为阻碍印度PLI等产业激励正常推进实施的重大障碍

莫迪政府一直强调要推动印度增加制造业出口,但实际上印度并没有真正的产业政策。耗资约2万亿卢比的生产挂钩激励(PLI)倡议,看起来更像是对特定部门的投资补贴。PLI倡议无法使投资者确信政府将坚定发展某一行业。例如,政府在承诺支援钢铁生产商后几个月后,却反过来对钢铁产品征收出口税。政策混乱使投资者很难将PLI视为政府承诺。其次,尽管政府补贴显著降低目标行业投资风险,但政府干预选址及运营也冲击行业发展。例如,塔塔集团与空客项目的主要争议在于是否应将工厂移至莫迪总理的家乡古吉拉特邦。再如,富士康和Vedanta的芯片项目也毫无意外落户古吉拉特邦。PLI倡议虽然可能为印带来几个成功案例,例如手机制造,但发展出口导向型制造业需要确保投资者有权自由选择经营地点和方式。

(来源:《彭博社》

2.印政府严厉打压外资背景手机游戏,监管不确定性阻碍行业发展,并迫使外国发行商放缓对印投资

在多数印度人难以负担电脑和游戏机的背景下,2016年以来,智能手机游戏为中资企业在印提供发展空间。但2020年边境冲突后,莫迪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严厉打击众多中资科技企业,并禁止诸多在印广受欢迎的游戏。TikTok和腾讯游戏《绝地求生》在内的数百款中国背景APP被禁。此后,在印下载量排第二的游戏Free Fire也被禁,导致其母公司(在美上市的冬海集团)股价下跌20%。2022年7月,印政府又勒令下架由魁匠团(带有中资背景的韩企)重新推出的印版《绝地求生》,而当时该游戏已吸引1亿用户。在此背景下,印本土游戏企业开始尝试填补市场空白。然而,批评人士指出,莫迪政府不可预测的监管手段正阻碍游戏行业发展。电子竞技公司Penta创始人表示,很多外国发行商因封禁风险恐惧赴印投资,导致印游戏行业利用外资阶段性停滞。如今,印计划制定新游戏法规,许多玩家希望在解相关问题后解禁相关手游。

(来源:《金融时报》

第五章:疫情动态

11月30日上午,印度累计确诊44,672,347例,死亡530,620例,现有确诊4,855例。印度医学研究理事会数据显示,截至11月29日,当日检测了295,319份样本,累计检测906,511,338份样本。截至11月29日,印度新增疫苗接种64,240例,累计接种2,199,210,082例。马哈拉斯特拉邦新增50例,现有确诊431例;喀拉拉邦新增57例,现有确诊1,657例;德里新增12例,现有确诊30例。

(来源:印度卫生与家庭福利部)


办公地址:中国 · 成都 · 金牛区蜀兴西街36号 四川国际商会会馆10-12层

联系电话:(028)68909113

办证咨询:机关本部(028)68909185 政务中心服务点(028)67831630

传       真:(028)68909100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367号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四川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00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