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华经贸摩擦案件
1、美国国土安全部将2家中国企业列入美国涉疆法案实体清单
8月1日,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发布公告,将2家中国企业列入美国涉疆法案实体清单(“UFLPA Entity List”),限制这些企业及其子公司生产的商品进入美国。
2、美国对中国内燃高压清洗机作出反倾销初裁
7月31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进口自中国的内燃高压清洗机(Gas Powered Pressure Washers)作出反倾销肯定性初裁,初步裁定江苏江淮动力有限公司、江苏苏美达五金工具有限公司、浙江大农机器有限公司的倾销率均为263.25%(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252.71%)、中国其他生产商/出口商的倾销率为274.37%(抵消补贴后的保证金调整为263.83%)。美国商务部预计将于2023年10月11日作出反倾销终裁。本案涉及美国协调关税税号8424.30.9000项下的产品。
3、美国ITC发布对自动播种墙和自动存取系统、相关车辆和控制软件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7月3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自动播种墙和自动存取系统、相关车辆和控制软件及其组件(Certain Automated Put Walls and Automated Storage and Retrieval Systems, Associated Vehicles, Associated Control Software, and Component Parts Thereof)作出337部分终裁(调查编码:337-TA-1293),确认本案涉案产品存在侵权美国注册专利号8,622,194、10,576,505,对经两个列名被告进口到美国的侵权产品发布有限排除令并对两个列名被告发布禁止令,对总统审查期间进口的侵权产品征收100%保证金,并终止本案调查。中国、美国共2家企业为列名被告。
4、美国ITC发布对视频处理设备及其下游产品的337部分终裁
8月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视频处理设备及其下游产品(Certain Video Processing Devices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the Same,调查编码:337-TA-1323)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3年7月10日作出的初裁(No.47)进行复审后确认,美国注册专利号8,139,878的相关诉求无效,ITC对7,769,238不采取立场,因此本案不存在侵权并终止调查。此前本案部分列名被告曾与申请方达成和解,申请方曾部分撤回调查申请。中国、美国共9家企业为列名被告。
5、美国ITC发布对干湿表面清洁设备的337部分终裁
8月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干湿表面清洁设备(Certain Wet Dry Surface Cleaning Devices,调查编码:337-TA-1304)作出337部分终裁:经过部分复审,确认本案存在侵权美国注册专利号11,076,735、11,071,428,不存在侵权11,122,949、10,820,769、11,096,541,建议发布普遍排除零和禁止令;现就建议救济措施可能涉及到的公众利益征求意见,相关书面材料应不晚于2023年8月15日提交。中国、美国共3家企业为列名被告。
6、印度决定对中国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征收反倾销税
8月3日,印度财政部税收局发布第07/2023-Customs(ADD)号通报称,接受印度商工部于2023年5月5日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Dispersion Unshifted Single-mode Optical Fibre)“SMOF”)作出的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建议,决定对上述国家的涉案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其中中国为122.41~537.30美元/KFKM、韩国为807.88美元/KFKM、印度尼西亚为857.23美元/KFKM。该措施自本通报发布于官方公报之日起生效。涉案产品为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G.652)和弯曲不敏感单模光纤(G.657),涉及印度海关编码90011000项下的产品。本案反倾销措施不适用于色散位移光纤(G.653)、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G.654)和非零色散位移光纤(G.655&G.656)。
二、全球经贸动态
1、法国努力稳定经济增长预期
据人民网报道,法国国家统计和经济研究所近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法国今年第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5%,高于此前预期的0.1%。自去年年中以来,法国经济增速较为缓慢,去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0.1%,今年第一季度环比增长0.2%,略超预期。根据法兰西银行的最新宏观经济预测,法国2023年经济有望增长0.7%。法兰西银行称,法国经济将逐步摆脱通胀,免于陷入经济衰退。当前,法国面临的通胀压力有所减缓。根据法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法国年通胀率从4月的5.9%降至5月的5.1%、6月的4.5%。6月28日公布的家庭信心指数也较此前略有上升。法兰西银行分析认为,随着经济结构加速调整,能源供应多样化、能源节约等措施实施,输入型通胀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逐渐减弱。
2、创15年来新高 英国央行上调基准利率至5.25%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近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5%上调至5.25%,创下15年来的新高。这是2021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连续第14次加息。英国央行称,其职责是保持英国物价低位和稳定上涨,而确保通胀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的最佳方法就是提高利率。分析认为,英国的高通胀率比其他发达经济体更加顽固的原因主要包括:英国需要大量进口食品;自2004年以来,英国一直是能源的净进口国,更容易受到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英国劳动力短缺问题严重,工资上涨进一步推高通胀等。就近期而言,尽管英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低于此前预期,能源价格平稳减轻通胀压力,但加息仍存在重要推力。英国央行称,工资增长等关键指标表明更持久的通胀压力带来的一些风险可能已经开始显现。英国央行说,更高利率对某些人来说意味着更高的借贷成本,但如果不加息,高通胀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这对每个人都有影响,尤其是那些最无力承担的人。当前高通胀风险尚未解除,英国仍是所有发达经济体中通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由于工资增长等指标高于此前预期,舆论普遍认为,英国央行未来仍有可能进一步加息。
3、欧元区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3%
据人民网报道,欧盟统计局近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今年二季度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0.3%,欧盟GDP环比零增长。从国别来看,二季度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德国GDP环比零增长,法国和西班牙GDP分别环比增长0.5%和0.4%,瑞典、拉脱维亚、奥地利和意大利GDP环比萎缩。数据还显示,一季度欧元区GDP环比零增长,欧盟GDP环比增长0.2%。此外,经季节调整后,二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增长0.6%,欧盟GDP同比增长0.5%。一季度,欧元区和欧盟GDP均同比增长1.1%。荷兰国际集团欧元区高级经济学家贝尔特·科莱恩表示,新冠疫情后,欧洲经济重新开放带来的活跃阶段已经过去,国家之间经济表现差异很大。在高通胀、全球需求疲软和欧元区等多个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欧洲经济活动正陷入低迷,今后几个季度仍有明显下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