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2024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暨新能源汽车国际合作大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行业专家,围绕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暨新能源汽车海外布局与出口作主题演讲,分享前瞻观点与趋势展望。
专家说·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内外市场发展分析
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丁燕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海内外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她表示,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渗透率持续提升但增速放缓,且全球各大区域差异大,东亚、西欧、北美依次递减。近期北美和欧洲因政府政策变化、部分车企放缓电动车发展等因素渗透率放缓趋势明显。她指出,2023年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40% ,在纯电插电双战略、新能源汽车主导定价权等因素影响下,未来几年还将超预期增长,大幅蚕食燃油车市场。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更是车企必须抓住的市场。据统计,目前全球乘用车销量8800万辆规模,其中中国之外的海外销量5800多万辆,中国出口的汽车中新能源占比虽然逐年提高,但仍不足三成。欧美电动车发展步伐虽短期放缓,但其目标是为了变市场被动为主动,掌握定价权,其长期电动化的战略是不变的。同时,因为碳考核目标不变,电动化仍是其减碳的最佳路径。另外,补贴政策高低、油电价差和充电便利性也将影响海外市场对新能源的选择,政策支持力度大、油价高电价低且人口密度低居住条件好、家充条件好的国家,更有利于电车推广,比如美国、德国、法国、泰国等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相对更大,挪威、土耳其、以色列、墨西哥等国家电车用户每年节省的用车成本明显更多,欧洲尤其是北欧国家的家充条件相对较好。以上这些区域将是新能源汽车投放的重点市场。中国有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加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布局和不断提升的中国汽车品牌力,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去”已经到了必要性、可行性、机会性、战略性兼备的新阶段。
专家说·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总师办副主任黄永和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情况,深入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趋势。他指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新能源汽车品牌竞争激烈,中国品牌发展态势良好。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前20名品牌销量合计999.3万辆,市场份额达66%。前20名品牌中有8家中国品牌,分别为比亚迪、广汽、五菱、理想、长安、吉利、名爵、蔚来,合计销量510.5万辆,全球占比为34%。同时,我国汽车市场整体回暖向好,多元技术路线并进,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具备了应对激烈竞争的条件。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一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体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形成“原材料—零部件—总成—整车制造—基础设施及服务”全生态覆盖。动力电池方面坚持高能量密度和高性价比两条路线,保持高速增长和较强竞争力,2023年中国市场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88GWh,同比增长31.6%,全球占比超过50%。中国智能传感器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提升明显,已融入全球供应体系,MCU、计算芯片和功率芯片成为行业重点布局方向。电机电控已在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形成产业集群,自主操作系统已实现装车应用,5G-V2X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科技公司加快消费电子向汽车电子转型,智能座舱领域“百花齐放”。智能化核心技术加速与新能源汽车融合,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定位、核心技术、产业生态、商业模式、企业价值等将被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