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经贸资讯 > 经贸资讯

信息服务

零碳工业新时代五大经济体孰强孰弱?

来源:机工情报 发布时间:2023-11-28

2023年11月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八届会议(COP28)将在迪拜举行,在官方确认的COP28四大支柱点(加速能源转型、解决气候融资、关注生命和生计、确保包容性)中,加速能源转型位列首位。

在COP28效应的作用下,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制造和部署零碳技术,全球在零碳技术制造和部署方面的竞争将不断加剧。事实上,在2023年9月的G20领导人峰会上,包括中国、美国和印度等国家都同意努力在2030年前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两倍。

作为零碳技术制造和部署的领跑者,中国、欧盟、美国、日本和印度五个经济体在塑造全球能源新格局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在零碳工业新时代的竞争力已成为各类智库和媒体热议的焦点。

欧洲智库“战略视角”日前发布的《零碳工业新时代的竞争报告》,探讨了中国、欧盟、美国、印度和日本五个主要经济体在能源和工业转型上的驱动因素和表现,分析了上述五国(地区)在零碳工业中投资、创新、就业三个主要指标中的竞争力。报告认为,在国家政策目标和产业政策推动下,五大经济体正在迅速扩大对关键零碳技术的部署,尤其是中美欧之间在零碳技术领域的竞争不断加剧,而日本由于能源结构缺陷和寻求更广泛的脱碳技术而面临竞争力被削弱的风险,印度则由于自身财力不足而面临挑战。

政策成为推动净零转型的最大驱动力

报告认为,包括当前,中国、欧盟、美国、日本和印度五个经济体都制定了可再生能源部署目标,出台了旨在直接或间接推动脱碳的立法和扶持政策。例如,欧盟的《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 EGD)、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印度的《节能法案》、日本的“绿色增长战略”、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等。

“产业政策”正在成为各国发展低碳行业的首选,但五个经济体实现净零转型的方式不同,政策侧重点各有不同。例如,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鼓励通过大规模投资来快速实现发展目标,欧盟的《欧洲绿色协议》强调通过监管和碳定价实现创新,而中国则侧重制定全面经济计划;印度似乎更倾向于发展单个行业,而不是更广泛的、以经济为重点的计划来扩大其工业基础。

中国的净零投资和创新处于领先地位

报告对中国、欧盟、美国、印度和日本五个主要经济体在投资、研发(R&D)和就业三个方面的竞争情况进行了对比。

全球净零投资大幅上升,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从五个经济体来看,中国零碳技术投资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投资5380亿美元,比2021年(3148.1亿美元)增长了70.9%;其次是欧盟,2022年投资1801.5亿美元;美国正在积极追赶中国和欧洲,过去六年其与能源相关的投资呈持续攀升态势,其中交通电气化是增幅最大的领域,2020~2022年大幅增长207%。报告指出,随着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以增加净零投资,欧盟未来在净零转型领域的投资或将落后于美国。印度在连续四年投资下降后,在2021年出现回升,并在2022年受交通电气化投资翻倍的推动创下历史记录。

在五个经济体中,只有日本的净零投资大幅下降,从2020年的243.2亿美元减至2021年的176.5亿美元。报告认为,这与日本寻求更广泛的脱碳技术(包括化石燃料)部署有关。报告认为,随着其他经济体进入新的工业时代,日本面临着继续依赖化石燃料并削弱其竞争力的风险。

中国可再生能源研发支出超过美国,但人均支出低于美欧日。2014和2015年,美国在可再生能源研发支出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次是中国和日本。但此后,美国可再生能源研发支出下降,直到2020年才再次达到2014年的水平。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研发支出在2014~2018年间持续增加,并在2016年超过美国,但2019年却出现下降,低于同期的美国,报告认为这与2019年是“十四五”规划起草时间,或者研发预算的周期性有关。日本的可再生能源研发支出则自2014年之后呈现下降趋势,而欧盟的研发支出在2020年之前则保持相对稳定。报告强调,美国是唯一一个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实现同比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在人均研发支出方面,2014~2018年,日本可再生能源的人均研发支出处于领先地位;其次是美国;位居第三的是欧盟;中国位居第四。印度无论是研发支出总额还是人均研发支出均低于美欧日中四个经济体,但印度近年来与美欧正在加强在净零技术方面的合作,报告认为未来印度在净零技术方面的竞争力或将大大增强。

净零工业创造了更多更优质的就业机会,尤其是中欧。报告认为,成功引领关键战略部门的创新、制造和部署的国家将获得优质就业机会并塑造相关行业的国际标准,这也是中美欧三方在净零工业领域竞争不断加剧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欧盟、美国、日本和印度可再生能源创造的就业人数占各国就业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为0.72%、0.70%、0.46%、0.25%和0.18%。尽管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相对较小,但报告认为未来在政府政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这些经济体在可再生能源该领域的就业岗位也将大幅增加。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预计,到2050年,仅可再生能源行业就可以创造4000万人的就业机会。当前,仅太阳能光伏发电(PV)就在印度创造了约21.7万个就业岗位,在日本创造了15万个就业岗位,在美国创造了25.5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净零技术制造业面临美欧竞争

中国是可再生能源制造和供应链的领跑者,尤其是太阳能和电池领域。中国覆盖了全球60%的零碳技术制造业,并在国内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和新的经济活动。其中,中国生产的晶圆太阳能电池占全球的75%,生产的电池阳极和阴极分别占到全球该类产品的92%和77%,而且66%的电池组装也在中国。但风电行业有所不同,中国风电产能占到全球的45%;欧盟则拥有31%产能,同时欧盟83%的国内市场由欧洲风电设备制造商占据。

报告称,对中国关键领域的高度依赖将使其他经济体面临重大供应风险、瓶颈甚至战略技术中断。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将重建太阳能、风能、电池等关键行业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地缘经济目标,而欧盟的《净零工业法案》则将其作为“去风险”的一部分;印度则计划使其太阳能供应多样化,以减少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

尽管中国处于优势地位,但美欧等国正在零碳技术制造和部署方面与中国展开竞争。例如,美国计划到2027年,本土电动汽车和电池产能将增长10倍;欧盟委员会则设定到2030年生产90%国内所需电池的目标,法国和德国等国计划建设新的超级工厂。一些研究表明,如果有额外投资,到2027年,欧盟在提高环境标准的同时还能100%满足成员国内的锂电池需求。

对于美欧降低对中国在净零技术制造方面的依赖,报告称这将面临一定挑战,发达国家将需要大量投资和基于更高创新水平的商业模式,以弥补在太阳能电池板制造竞争中的劳动力成本弱势。

结语

尽管我国在零碳技术制造和部署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但我国仍面临关键低碳技术水平薄弱、零碳制造相关标准和体系不健全、能源结构亟待优化、零碳制造政策支持有待完善、中小企业参与零碳制造业困难等挑战。因此,在地缘政治加剧的背景下,如何将“零碳红利”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将成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美欧等西方国家不仅加速在国内创新、制造方面的布局,还在原材料、产品研发、产品制造供应链环节打造“零碳盟友圈”,并加大对海外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布局和投资,通过建立新的经济合作在输出行业标准、非贸易标准(例如劳工标准、ESG标准(环境、社会和治理)的同时,打开相关国家的市场准入。2023年以来,美国与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阿联酋等签署清洁能源合作协议;2023年10月,欧盟在第一届“全球门户”论坛上宣布对越南、纳米比亚、孟加拉国和菲律宾进行可再生能源投资,并与刚果和赞比亚达成关键原材料协议。而上述“合作”除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外,还有美、欧将与中国在零碳领域展开竞争的深层次含义和目的。

零碳是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发展问题,任何零和博弈的思维方式只会减缓迈向零碳目标的步伐,惟有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办公地址:中国 · 成都 · 金牛区蜀兴西街36号 四川国际商会会馆10-12层

联系电话:(028)68909113

办证咨询:机关本部(028)68909185 政务中心服务点(028)67831630

传       真:(028)68909100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367号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四川省委员会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0067号-1